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025年第二季“湖湘好医生”·唐新文:以匠心守生命,以仁心铸医魂
来源:郴州文明网       责任编辑:谢泉       发表时间:2025-08-18

  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骨一科的走廊里,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。他头发稀疏,身形清瘦,眼神却坚定而温热。他是患者口中的“救命恩人”,是同事眼中的“拼命三郎”,更是用30余载春秋诠释医者仁心的骨一科主任——唐新文。2025年第二季“湖湘好医生”评选结果揭晓,全省共10名同志,唐新文凭借精湛的医术、无私的奉献和崇高的医德入选。

  

  技术创新,匠心守护生命尊严

  骨科手术被誉为“在钢丝绳上跳芭蕾”,容不得半分误差,唐新文却深耕其中。他每年完成300余例大中型手术,手术刀精准落刀是对患者生命的承诺。

  2024年,他带领团队完成郴州市首例反肩置换手术,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;2025年,他又成功实施全市首例3D打印导板下踝关节置换术,为75岁的欧阳阿姨解除了十年顽疾的折磨。这项技术不仅让高龄患者重获行走的尊严,更让“精准医疗”在骨科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
  从业以来,他保持钻研精神,参与五项省、市级科研项目,发表30余篇国家级/省级骨科论文,所在科室获批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(培育)项目和湖南省膝骨关节炎临床技术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。他常说:“医学的进步永无止境,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。”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,让他成为郴州骨科医疗技术的领航者。

  

  医德如山,仁心照亮生命之光

  唐新文常说:“医术是根,医德是魂。没有仁心的医生,再高的技术也只是一台冰冷的机器。”

  桂阳一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费用放弃希望,他启动救治通道、垫付费用,成功实施手术,让患者重新挺直腰板。

  2015年,一名双侧股骨头坏死的青年患者因贫无力承担费用,他带头捐款并协调减免。手术成功后,患者紧握他的手哽咽道:“您救了我的命,更救了我们全家!”这样的故事,在唐新文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。

  他的时间表里似乎没有“下班”二字。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查房,推迟一小时下班巡诊,夜间随叫随到。一年寒冬的深夜,宜章县里田医院一名骨盆骨折患者命悬一线,唐新文顶着严寒驱车奔赴现场,4小时手术后患者转危为安,而他返回时已是晨曦微露。2015年,母亲病危时他因抢救患者未能陪伴左右,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,却也是他医者担当的见证。  

  

  生命如炬,赤诚诠释医者担当

  2016年,命运给唐新文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——他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。然而,即便在生命的至暗时刻,他依然选择与患者并肩前行。

  2017年4月6日,本该赴京治疗的他,清晨七点仍准时出现在病房,仔仔细细查看着每一位患者的状况。查房结束后,他转身走进手术室,为一名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手术。无影灯下,他的眼神专注,动作精准,仿佛手中的手术刀是他与病魔抗衡的武器。手术完成后,他匆匆喝了一碗白粥,才拎着行李赶往高铁站。

  在北京治疗期间,他通过微信视频远程指导年轻医生手术。回到郴州后,他不顾劝阻,坚持坐诊。厚重的口罩遮不住他眼中的关切,每次坐诊,他都要仔细查看每一份病历、每一张CT片。科室的护士们说:“他戴着口罩看CT片的样子,是我们科室最揪心也最动人的风景。”

  2018年1月15日,刚结束化疗的唐新文在飞机上听到乘客突发癫痫的广播,他强忍虚弱,半跪在地实施急救。患者转危为安后,他瘫坐在地,汗透的后背贴着冰冷舱壁,却只是轻声说:“我是医生,这是本分。”

  如今的唐新文仍忙碌在临床一线,面对“湖湘好医生”的荣誉,他很淡然:“我不过是个想治好病的普通医生。”喧嚣纷至,他的初心静如深潭。尽管化疗让他的头发愈发稀疏,但那份对医学的热忱始终炽热。窗外的香樟树绿了又黄,无影灯下的身影始终如一——那是对生命的敬畏,更是对信仰的坚守。(来源:郴州广电融媒体中心  通讯员:李彦洁  )

  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我要链接 | 人才招聘 | 联盟网站 | 文明邮箱
郴州文明网©2015 版权所有
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
Baidu
map